5月7日,证监会公布了《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其中特别强调了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

尽管与业绩比较基准相关细则并未出炉,但是部分基金公司早早已了解到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将在未来得到强化,开年以来就在认真梳理审视旗下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与基金产品风格的迥异,并对部分差异较大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纠偏”。

比如近一年业绩表现出众的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区间净值收益超越业绩比较基准100个百分点,位居市场前列。背后原因来看,这些北交所主题基金由于历史原因并未及时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仍是成立之初设置的中证1000等指数,与北交所毫无关系。业绩比较基准失去“基准”意义。

近一年已有多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及时“纠偏”,将业绩比较基准变更为北交所相关指数。不过,截至目前,仍有5家公司旗下的北交所主题基金未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更科学的变更。

基金公司密集“纠偏”

出于基金投资策略、基金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发生变更等因素影响,每年都有小部分基金公司对旗下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变更。

与往年相比,今年对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变更的产品数量大幅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今年以来已有82只基金产品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了变更。而去年同期,仅有37只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发生了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共有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等3只北交所主题基金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由于首只北交所指数发布时间晚于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成立时间,故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综合指数和中证1000指数为重要权重。不过,在首只北证指数即北证50指数于2022年年底发布后,首批北交所主题基金并未及时更新业绩比较基准,直至2024年7月,才陆续有北交所主题基金开始将业绩比较基准变更为北证50指数等。

截至目前,仍有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万家基金、泰康基金和大成基金等5家公司旗下的北交所两年定开基金未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更科学的变更。

此外,还有一些基金因投资策略的原因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纠偏”。

具体来看,天弘庆享基金近期披露,为了以更科学、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根据相关规定和约定,基金自2025年5月19日起变更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原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0%+沪深 300 指数收益率× 20%”,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CFETS 银行间普惠金融债券指数(全价)收益率× 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业绩比较基准剔除了沪深300指数。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每季度披露的基金报告显示,天弘庆享基金自成立以来并未持有股票仓位,而其业绩比较基准中却包括了沪深300指数。可见,该基金变更前的业绩比较基准并未能科学、真实反映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近期披露,自2025年5月15日起,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由“中证500指数收益率*5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40%+中债总财富指数(总值)收益率*10%”变更为“中证500指数收益率*85%+中债总财富指数(总值)收益率*10%+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收益率*5%”,变更的主要内容是降低业绩比较基准中的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权重并提高中证500指数的权重。

记者翻阅浙商汇金量化臻选基金历年季报,并未发现该基金持有港股资产。可见,该基金变更前的业绩比较基准同样未能科学、真实反映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从“形式指标”到“核心标尺”

业绩比较基准是衡量基金表现的重要参考。记者翻阅更多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不难发现,在部分基金组合的构建中,业绩比较基准并未起到参考作用,形同虚设,业绩比较基准成为基金产品元素中的“形式指标”。

基金净值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超额被认为是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重要参考。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中仅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景顺长城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三只基金的近一年净值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收益率超过100%。从区间净值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指标来看,上述三只基金获取超越基准的能力较为出彩。

不过,北交所主题基金业绩高回报主要源于北交所行情火爆,北证50指数近一年涨幅高达81%,而上述三只基金此前的业绩比较基准的主要权重来自中证1000指数,该指数近一年涨幅仅有11%。正是不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导致了对基金经理投资能力重要考核指标的失效。

在部分基金公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重视程度显然不足,对基金投资策略也未起到约束作用,导致部分基金出现严重的风格漂移、策略偏离等问题。

华南一位基金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国内的业绩比较基准很多都是形式上。”

北京一位基金评价人士指出,近年来,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规模屡创新高,行业发展进入了以追求规模至上的粗放扩张,基金合同中约定的业绩比较基准、投资策略、投资目标等常被忽视。

近期,证监会发布的《行动方案》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深刻变革,强化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明确要求基金公司在设定、修改和披露基准时更加严格,并将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与基金公司绩效考核、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基金评价评奖挂钩,使其成为众多业绩考核的重点项目。

迈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众多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中,除了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纠偏”外,有不少基金产品出于策略调整的原因对业绩比较基准提前进行变更,也有基金产品出于更精准体现投资策略的表现而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微调。

比如为了将投资范围扩大至港股市场,中邮医药健康、摩根健康品质生活、中信保诚幸福消费等基金均提前将相关港股指数纳入业绩比较基准。而这种在调仓之前进行业绩比较基准变更的动作让基金经理的操作更加透明。

“随着《行动方案》明确将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未来会有更多基金公司重新审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在业绩比较基准方面进行更精细化管理。”上述基金评价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目前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跟踪指数来看,综合权重主要集中在沪深300、中证800、国债及港股指数收益率上。

Wind数据显示,3736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包括沪深300指数,1000余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覆盖了中证800指数。沪深300和中证800两大指数是含权基金中的重要比较基准。华安策略研究统计显示,按照基金规模权重对三大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再加权,经合并基准同类项后,业绩比较基准有260余项,但综合权重集中程度较高,如前15项业绩比较基准的综合权重合计83.7%。

正如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所言,国内基金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选择过于简单粗放。他举例道,尽管近年来市场上涌现出不少新宽基指数,但是大部分新基金仍默认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业绩比较基准,如将中证A系列指数纳入业绩比较基准的主动权益基金产品数量仅有11只。

据记者采访了解,针对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相关细则仍在加紧制定中,不少基金公司产品团队同时也在对公司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梳理,对于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差异较大的业绩比较基准将及时进行变更。另外,大部分公司表示,等待业绩基准库以及相关细则落地后,才会采取相应调整。

“对于投资者而言,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能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收益特征,准确评估基金表现,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产品是否符合预期。”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表示。

除了在业绩比较基准中对指数科学合理选择外,对相应权重的设置同样需要基金公司进行更精细化管理。比如还可以采用复合指数替代单一宽基指数等。

跑赢基准100个百分点?基金公司密集“纠偏”!什么情况?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