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2025年5月22日-23日,“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举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康保锐(Berthold Kuhn)出席并演讲。
演讲中康保锐提到,中欧已经开展了一些与生物多样性和气侯行动相关的对话,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绿色话题可以探讨,这些对于中欧双方的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供应链的绿色发展,还有绿色融资等等这些领域。
他特别提到了化学品的管理领域,欧盟和中国是最大的化学生产方和消费方,欧盟建立了全面的监管体系,中国也要收紧对化学产品的监管,特别是进入新市场的监管。
同时,在绿色转型的背景之下也有很多挑战,比如说碳边境调节税,从欧洲的角度来说它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惩罚,而是要鼓励全球在排放标准方面取得一致。“我们不是要抑制全球经济发展,而是用这些工具来推动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此外,在方法论方面的对话,比如说碳足迹或者是重要材料如锂、稀土等等的可追溯性,都可以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康保锐表示,像这样的合作不仅仅可以带来经济价值,也可以推动信任的建设,这说明基于规则的参与可以带来双赢。
他指出,在绿色部门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可以推动环境的改善,也可以提升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欧洲相信战略开放,支持体系的弹性,同时也希望能够推动贸易和技术的发展。同时,希望有些领域应该免于一些政治和安全化的过度考量,他认为,过度安全化是不利的,对很多部门都不利,也影响到绿色部门。
康保锐还指出,绿色发展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在深化,中国和欧洲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绿色汽车电池,还有AI和量子计算等等。“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欢迎这些竞争,但是战略竞争不会阻止战略合作。”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发表评论
2025-05-23 22:47:55回复
2025-05-23 15:26:32回复